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和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2-11-2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摘  要: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如何看待职业教育和怎么办好职业教育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要求、目标任务、历史使命和构成要素,其基本特征体现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求实性与前瞻性的统一。

关键词:习近平;职业教育;理论内涵;时代特征

作者简介:宫珮珊,烟台职业学院副教授,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约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习近平新时代职业教育成才观研究”(项目编号2022-JCJY-03)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刊发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年第19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职业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工作方针、办学方向、培养模式、体系构建等进行了明确阐释,回答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如何看”和“怎么办”的根本问题,形成了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实现职教领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1.定位要求:“如何看”与“怎么办”。在我国,“重道轻器”“重士轻工”的思想自古有之。进入21世纪,由于部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不能满足社会期望,社会观念对职业教育依然存在偏见,职业教育的地位没有得到彰显。对此,习近平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回答了职业教育“如何看”的问题。2014年,他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组成部分”“重要途径”“重要职责”的论断,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此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习近平还对职业教育“怎么办”进行了深刻阐述。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职业教育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在这个前提之下,他全面擘画了职业教育蓝图,即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上述系列论述从整体上系统地阐明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和改革重点,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明确,解决了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2022年5月1日,新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给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认可。“类型教育”使职业教育不再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从属于普通教育的层次教育,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对等的教育体系。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创见,必将深刻改变社会认知,推动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进而促成国家教育结构和质量的优化与统一。

2.目标任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2]。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9亿余人,其中,学历为初中及以下者占70.5%。这意味着,在我国存在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但资源效用低,无法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人力资源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其综合素质影响着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数据,全国就业人员7.5亿,其中技能人才2亿多人,高技能人才仅6000多万人。由此,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务之急。早在2014年,习近平就提出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3]P87。2015年,习近平在考察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时再次强调,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在201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又强调要“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P369。可见,现代职教体系是解决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问题的“金钥匙”,国家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政策供给和加大投入,促使职业教育提质加速,以更优质的人力储备去及时回应社会需求。这种外推力与内动力的契合,将有助于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5]“加快”和“更多”,体现的正是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对技能人才的重视。

3.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6]P35。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展开。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大军和技术创新发展,技术变革、产业升级需要职业教育发挥在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衔接上的融通功能。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300多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每年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000万左右。在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有70%以上来自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可以说,发展职业教育关系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担负着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都蕴含着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比如,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过程中,职业教育被作为“五个一批”工程[7]P290脱贫路径之一。2015年,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指出职业教育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8]P292。这是对职业教育脱贫实效的高度认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9]以培养技能劳动者为己任的职业教育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结,这是强国梦实现的重要路径,也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

4.构成要素:德技并修,人尽其才,技能报国。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始终强调中国共产党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坚持从中国职业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出发,着眼树立正确的人才导向,着力实现社会教育公平,推动形成“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社会氛围。第一,德技并修的职教价值观。练就高尚品德“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新要求”[10]P106。习近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德育必须贯穿学生学习始终。[11]P346职业教育要为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储备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必须摒弃片面的唯技术技能的质量观,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上下足功夫。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造就“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12]这体现了德技并修、德能兼备的技能人才理念,给职业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供了正确航向。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进行融合统一,正是对习近平德技并修职教价值观的贯彻落实。第二,人尽其才的职业教育公平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使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针对职业教育等薄弱领域,习近平提出,国家教育经费要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倾斜。[13]P292通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实现“人人尽展其才”,使每个人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中“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4]P88。以职业教育为成长平台,越来越多青少年得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兴趣参加知识和技能学习,得到更多职业选择的机会,进而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个人才干。这也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更大教育自主性中拥有更多获得感。第三,技能报国的青年成才观。习近平关心青年成长,围绕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希望青年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是习近平青年成才观的重要内容。对于职校学子和青年劳动者,他从技能成才的角度指明奋斗方向,为广大青年树立技能报国理想提供了路径遵循。习近平勉励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的学生,“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习真本领,希望山丹培黎学校的学生掌握实用技能,成为“对国家有用、为国家所需”的人才。在对我国选手取得世界技能大赛佳绩的重要指示、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他进一步强调,要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职业学校的青年学子是未来承担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技能人才,新时代职业教育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他们服务社会、报效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职业教育坚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广大职业学校学生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家国意识,全社会也将逐渐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价值认同。

二、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

1.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坚实的实践基础,蕴含着丰富的原创思想、观点和方法,体现了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宏大的全局视野。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科学解答了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办学方向、根本任务、指导原则以及方法举措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是指导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在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的指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政策支持、经费倾斜到法律保障,稳扎稳打,掀开了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事业的新篇章。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政策文件,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这些文件相互衔接,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职教改革发展的政策框架。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实践经验转化为法律条款,进一步体现了党和国家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决心,标志着我国建设技能型社会进入高质量推进的新阶段。与之相呼应的是,职业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2.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也是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一脉相承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把教育和工厂劳动结合起来”[15]P368,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6]P509,在《反杜林论》中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17]P347。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毛泽东曾提出教育与职业、学问与生计合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教育思想。邓小平认为应认真研究在新条件下如何更好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大专院校、各种半工半读和业余大学“两条腿走路”的方向。受客观历史条件限制和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进程影响,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对于职业教育的论述呈现为不够充分、不断充实、逐渐深化的特点。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立场观点,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和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聚焦新时代课题提出新观点新论断,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给予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二是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任务,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三是指明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发展的清晰路径,为如何办好中国职业教育擘画了精准蓝图。

3.求实性与前瞻性的统一。随着经济发展,国际先进技术对企业生产技术要求进一步复杂化和精细化,市场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和职业素养要求也日益提高。然而,目前我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还存在比较突出的断层问题。同时,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和吸引力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高水平教育的需求。职业教育“升格”成为一个现实的“痛点”,也是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习近平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目前,全国已有32所学校获批准成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为代表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将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外,习近平关于深入推进改革、推动职普融通的指示等,同样都体现了对职业教育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和对职业教育未来长远发展的高瞻远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赋予职业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使命。习近平深刻认识到,教育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他倡议建立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举办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同东盟、吉尔吉斯斯坦等加强职业教育合作,在非洲实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这些充分展示了习近平以世界眼光,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积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在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同时,向世界贡献了中国职业教育方案。

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科学回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需求,将人民对职业教育的期待与向往作为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奋斗目标,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和路径指引。它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厚土壤,赋予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的时代内涵和蓬勃的时代活力,成为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学生工作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