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人生——用无怨奉献和满腔赤诚写就

发布时间:2022-06-2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组织“传承·梦想”航天日主题活动,正式发布《导弹人生》一书,首度公开12位已退休且过脱密期、此前隐姓埋名的中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

看这12位“两总”功勋的照片,无一不目光坚定,器宇轩昂,自信、刚毅与聪慧写在脸上,散发着一种由内而外、充溢于天地间的精神力量!

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赞曰:大国脊梁,国士无双!向功勋英雄们致敬!许多网友点赞留言表示敬仰。一位网友留言写到:无数风光在险峰。感谢老一辈的航天英雄,开天辟地把无数个不可能变为可能!另一位网友赞叹: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向功勋英雄们致敬!

此时,让我们怀着虔诚与敬仰之情走近、认识并牢牢记住这12个闪光的名字吧:中国第一代地空导弹总设计师钱文极,红旗一号总设计师徐馨伯,红旗二号总设计师陈怀瑾,巨浪一号、红旗七号总指挥柴志,红旗七号总指挥耿锐,红旗七号总指挥谈凤奎,海红旗七号总指挥徐乃明,海红旗七号总设计师陈国新,中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负责人吴北生,中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沈忠芳,中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设计师张福安,中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王国祥。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名字,永远是中国航天事业银河中一颗颗闪耀的明星。

这12位导弹“两总”中,尚健在的仅剩4位,其中最年长者93岁高龄,最小者也到了78岁。他们一生奉献给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他们使中国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蜕变,从近到远,为祖国打造了强大的空天防御盾牌。

隐姓埋名大半生,皓首永葆赤子心。毫无疑问,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他们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这12位无名英雄中的最长者是钱文极(1916.6.10-2006.6.15),我国第一代地空导弹总设计师。他于1960年5月任“543”总设计师,1962年2月任红旗一号总设计师,1964年4月任红旗二号总设计师。他长期从事通信机研制技术领导工作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的领导工作 ,对我国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导弹技术、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倘若健在,已是逾百老人!天上的钱文极英雄,将永远闪亮。

这12位无名英雄中的年龄最小且健在者是1944年7月出生的海红旗七号总设计师陈国新。他于1997年1月任海红旗七号总设计师,2000年10月任新型野战武器系统总设计师。他开创了我国防空导弹研制史上舰载超低空领域的先河;圆满完成新型野战防空导弹研制任务,他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产品研制中的关键技术,树立了以设计为中心,以试验、验证为重点的思想,为型号研制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祝愿陈国新英雄健康永驻。

忘却身外功名事,使命初心付家国!如此这般的“导弹人生”,一味付出“功成”之力,丝毫不求“功成”之誉。胸中有大局,眼中有大我,看淡个人名与利,不因付出索回报,不为闻达而钻营。使命的牵引,让他们个人与国家紧紧相连;导弹功勋的奉献已融入山川大地、融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的英名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在共和国巍峨大厦上熠熠闪光!

行笔至此,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那一句名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取法的人,这些人构成了中国的脊梁。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遥想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物质条件不管何等的艰难,科研攻关的难度不管多大,这些导弹功勋们始终风骨坚韧、不失本真,一生矢志不渝,葆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充盈“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的人生气魄,执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这几乎就是以导弹功勋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共同特质。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这样的名单还可以列出很多,还能写出很长……

1958年,为给国家放一个“大炮仗”,结婚才5年的邓稼先告别妻子和两个幼子,开始隐姓埋名、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义无反顾地走进祖国最荒凉偏僻的戈壁滩,这一去就是28年之久;1986年病逝12天前,他说“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应该做的工作……”

1955年,年仅48岁的王淦昌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但为了保守国家机密,他在国际物理学界消失了整整17年,甚至放弃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机会……当孩子“爸爸去哪里了?”他的妻子只能苦笑着回答:“爸爸在信箱里”。为了国家任务,他铿锵有力地回答:“我愿以身许国!”

被誉为中国的“核司令”的程开甲院士,1960年突然接到命令,去北京报到,去干什么却不清楚。到了北京听完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程开甲平静地说了一个字:“行!”从此,他的名字在学术界销声匿迹。曾有人问程老,参加了十几次核试验最难忘的感受是啥?程老沉默良久眼里泛着泪说:我永远忘不了过去祖国被人看不起受欺辱的滋味。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天眼”问天到万米深潜……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不断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恢弘史诗的新篇章。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官,时间不会淡忘无数“两弹一星”功勋们的卓著功绩;祖国不会忘记,他们的功绩和英名不朽,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神圣丰碑上。山河为证,岁月为名,他们的名字和他们所做的一切,必将成为共和国永恒的记忆,成为亿万国人的精神追随。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机遇、挑战和风险叠加。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和责任。新征程上,我们该以怎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奋斗激情,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跑好手中的这一棒?

12位“两总”功勋的大写人生,很伟大也很平凡,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了人生天地间,践行初心和使命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一阵子的事。一生为了祖国,奉献光荣;一世为了人民,奋斗值得!(作者:于洪良,系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教授。文章发表于海报新闻。)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学生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