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理论教育》:论树立正确党史观

发布时间:2021-08-1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摘 要]树立正确党史观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责任担当。有正确党史观就有错误党史观,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党史观的集中表现。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贯穿的大历史观、唯物史观、人民观、使命观、创新观、斗争观,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把握党史观的政治方向,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向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党史观亮剑,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历史实践中党的错误,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党史观 正确党史观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要求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这一论述的重要意义不局限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教育,也适用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观正确不正确,不仅是一种历史态度,更是事关中国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价值选择的重大政治问题。错误地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就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与历史前进的方向背道而驰。因此,树立正确党史观,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树立正确党史观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已100年,这100年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上只是很短暂的一个片段,但却以令人惊叹的伟大业绩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实践,不仅创造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而且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罕见的进步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1]简洁的几句话勾勒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大线条,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坚守和践行诠释了我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这样一部百年奋斗史进行什么样的解读,作出什么样的评价,说到底就是一种立场的表态,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

树立正确党史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来的。其实,在党中央提出的要求中,坚持正确党史观是一贯的思想。2010年6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都贯穿着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思想。他反复强调大历史观、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两个不能否定”、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都体现了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思想。

对待历史的态度多种多样,这不是历史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人们认识历史往往会受阶级立场、意识形态、政治态度和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有根本分野,唯物主义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唯心主义主张英雄创造历史,不同的历史观必然形成历史研究的不同方法,由此产生的观点分歧也就不可避免。怎样评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不是本文的研究任务,但客观地说,历史有两个书写者,一个是实践的人民群众,另一个是历史的研究者。前者把历史写在大地上,后者把历史写在书本上。两个书写者在理论逻辑上不矛盾,做到历史实践者与历史研究者相统一是历史学科科学性的要求。唯物史观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书写历史以体现人民群众实践活动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致性为准则。因此,正确对待历史,归根到底就是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也是立场站位的政治问题。

如果说人民群众书写历史以亲身实践而具有客观性的话,那么,历史研究者书写历史则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历史研究者书写历史绝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历史视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必须服从和符合人民群众书写历史的客观性要求,依据翔实的史料才能写出可信的历史。“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3]历史研究者的任务就是把社会发展规律揭示出来,阐明历史的本质。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态度,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学习和研究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不断从历史学习中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需要汲取的教训,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明道理、受教育、长知识、增自信、强本领最生动的教科书。以正确党史观指导中国共产党历史学习,有利于“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4]

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历史研究与政治方向的关系。这里,有必要澄清一种错误观点,即认为历史与政治是不相干的两码事,研究历史不应掺入政治偏向。这种把历史与政治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完全错误,十分有害。就学术而言,历史是个结构性的综合概念,从具象上看,它包括由一系列事件、人物和活动等构成的图谱,从内容上看,历史则体现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发展的过程。这就是说,历史本身就包含政治,不存在没有政治的历史,历史也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因此,刻意把历史与政治分开的观点即使在学术上也是完全站不住脚的。长期以来,有些人受这种错误观点的影响,质疑中共党史的科学价值和学科属性,武断地认为党史讲的是政治而不是历史,从而把党史的政治严肃性与历史学科的学术科学性割裂或截然对立起来,这是错误的。

诚然,党史姓“党”,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必须坚决反对不严肃地对待中国共产党历史。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与其他门类的历史具有共同或相似的发展规律,在学科属性上有着同样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把握客观规律、遵循事物规则、反映发展要求等方面具有高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共党史的科学性和学科性。因此,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不只是怎样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更是怎样对待政治的立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澄清对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错误倾向时就明确指出,这“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5]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端正政治方向,不站稳政治立场,不分清政治是非,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正确党史观不牢固树立起来,中国共产党历史就会遭到误读、歪曲和诋毁。在这样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面前,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中国共产党历史就不能掉以轻心。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原则问题,坚决反对和抵制错误党史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责任担当。

二、深刻认识错误党史观的危害

有正确党史观就有错误党史观,听任错误党史观散播,对误读、歪曲、诋毁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现象和观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极端不负责。长期以来,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实践中对我们党的光辉形象有着深切的感知。另一方面,干扰、影响与破坏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诸多因素始终存在,各种别有用心的人总是企图混淆视听,颠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历史是昨天的记录,已经发生的事情、曾经存在的人物、过往遭遇的经历等,都是客观的存在。但是,历史不可能原封不动地进行复制,各种复杂因素会带来认知的迷障。这样的迷障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某些历史细节由于缺乏史料依据而留下盲点,研究者在探讨中形成不同看法并得出相左的结论,这在学术研究中是常见的现象,不断从研究中获得新发现是历史工作者的责任。另一种是带有成见的解读,刻意把历史认知引向服务于某种政治目的,罔顾事实甚至任意编造、随性叙事、肆意歪曲,误导读者和受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逸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6]这些倾向对树立正确党史观危害极大,必须坚决抵制。

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党史观的集中表现,也是近些年来影响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最大祸害。所谓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指一些人打着“还原历史”、“揭示真相”的幌子,对我们党的历史进行歪曲、解构,以推翻既定结论、“怀疑一切”的思维重新诠释历史。从表现形式看,历史虚无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有些人以“学术研究”招摇过市,利用社会好奇心发表他们所谓的“新发现”、“新观点”,散布奇谈怪论。比如,有的渲染“告别革命”论,认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革命都是对社会发展的破坏,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有的渲染“侵略有功”论,提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殖民地统治有助于提高中国人素质”,完全抹杀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正义性;有的用“权力斗争”解读历史,抹黑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奋斗实践;有的把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中出现的一些失误无限放大夸张,甚至捏造事实进行攻击;有的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割裂和对立起来,扰乱人们的认识。第二,有些人恶搞党史,戏说、调侃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造成极坏影响。他们利用网络进行传播,歪曲事实,丑化英雄,令人愤慨。这两种表现形式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实质都是歪曲、诋毁我们党的历史。值得指出的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他们蓄意利用心理学上的“逆反心”、“猎奇心”以及所谓思考问题的“独立性”等,追求“标新立异”,热衷捕风捉影,传播逸闻野史,企图用摆噱头、造疑问、揭“谜底”达到他们的目的,这终究是徒劳的。历史事实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可以随意改变的,任何人想扭曲和篡改历史,暴露的只是他们的邪恶目的而已。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体现的错误党史观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7]他还从错误党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角度揭示苏联共产党垮台的原因,具有警示意义。斯大林逝世后,苏共中央领导人在对待历史问题上连续犯下不断否定自身历史的错误,弄得党内外所有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分不清什么是错误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宣扬“新思维”,形式上说也是改革,但正是这样的改旗易帜的所谓“创新”,使苏共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结果是自毁长城。曾经取得战胜外部帝国主义军事挑衅伟大胜利的苏联共产党被自己打倒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8]

值得指出的是,错误党史观总是无孔不入,变换着花样扩散影响。近年来,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引起人们警觉。所谓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那种不正面冲撞底线,绕着弯对党史乃至中华文明史进行扭曲、肢解和亵渎的现象。例如,有些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热衷人性渲染,不分敌我界限,混淆价值标准,否定共产党人的革命观;有的对党史事件和人物作调侃性的叙事,以冷嘲热讽的语气进行影射;有的别有用心地炒作阶级斗争话题,引导人们对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实践产生厌烦感;有的喜好从过往的事和人身上找乐子,把党史庸俗化、娱乐化;有的故意设置一些似是而非的议题,引导社会负面情绪的宣泄;有的利用新媒体平台炒作新闻事件,制造批评政府和质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舆论。这些现象虽然表面上似乎与认识和评价党史不直接相关,但却都会影响人们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态度。其实,硬性和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对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危害并没有重和轻的程度之分,共同的本质决定了不同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同样的危害。如果说硬性历史虚无主义是赤裸裸地暴露出来的错误历史观的话,那么,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则是隐身起来的错误历史观,其迷惑性和欺骗性的特点往往使人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深刻认识错误党史观的危害,必须对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保持高度警觉,并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穿着坚持正确党史观的精神。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9]12月,他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对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作出论述,指出“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10]2016年11月,他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树立正确历史观”的要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11]而且,他在很多场合强调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反复论述“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观点,提出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基本原则。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思想指南。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本质上是科学方法论问题,树立正确党史观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政治站位很高,内容非常丰富,思想十分深邃,需要我们作为一项长期的学习任务做到学深悟透。就树立正确党史观而言,以下“六观”对我们坚持用科学方法正确对待党史富有启迪。

大历史观。审视历史要有中外古今的视野,大历史观就是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相贯通的历史思维。1942年,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报告中就指出,搞清楚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就要研究“在走每一步的时候……考虑过昨天是怎样走的,明天应该怎样走”,“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12]这就是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都是放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下进行论述,揭示意义,看问题精准到位。2012年11月,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具有了厚重的历史深度。他在论述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时,都把它们置于宽广的历史视野中进行评价,从社会大场景和时空大视域阐明发生缘由、总结经验价值和揭示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3]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具有奠基石的意义。我们党成立前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就开始传播唯物史观,发表文章加以详细介绍。1921年,毛泽东给蔡和森写信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14]古今中外历史由于唯物史观的运用而获得了全新理解和阐释,并成为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历史观上的集中体现,为人们正确认识历史提供了根本方法。2013年12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学懂了这一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就能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15]

人民观。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野,从哲学思想上说是物质第一性还是精神第一性的观点对立,从政治思想上说则是人民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的立场分歧。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主旨就是把人民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坚持把人民至上贯穿我们党的全部实践。1944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会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有外国记者向他提出“中国第一”还是“共产党第一”的问题。毛泽东回答说:“没有中国,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你提的问题等于是问先有孩子还是先有父亲,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际问题。”[16]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父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孩子,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不存在“我们是在为我们的党工作,还是为人民工作”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党与人民是融为一体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贯穿着人民立场,这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论述党史中的体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本质内涵和鲜明特征的揭示。他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17]“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8]这些重要论述为正确党史观铸牢了思想之魂。

使命观。与近现代中国其他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以一个使命型政党登上历史舞台,从成立起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党的全部奋斗、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创造的一切成就,都是为了实现这个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19]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堪称无与伦比的历史伟业,使命之艰巨、涵义之深刻、目标之伟大世所罕见。我们党百年历史实践的艰辛探索,既呈现着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发展进程,又伴随着荆棘丛生道路上遭遇曲折的历史淬炼。党的十八大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就用“中国梦”的崭新概括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诉求,赋予中国共产党人使命观以新时代的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使命观上表现出强烈的历史起点情怀,他反复强调我们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要明白自己是从哪里出发的,绝不能忘记初心和使命。这种历史起点情怀,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深深刻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内在要求。

创新观。我们党的发展道路是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来开辟的,从百年历史进程可以看出,不坚持创新就没有中国革命的道路,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没有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历史上我们党陷入困境和经历挫折的情况,一方面是各种敌对势力猖狂攻击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受自我思想僵化等主观因素影响而发生失误,照搬条条框框、停滞理论创新,必然阻碍党的事业发展。我们党正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中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把理论和实践创新融入党的奋斗实践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20]坚持创新观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有助于倍加珍惜我们党来之不易的实践经验,从创新发展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斗争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极不平凡,既遭遇过外部敌对势力的打压、诋毁、攻击,又面临党和国家内部发展的种种矛盾,进行伟大斗争是我们党历史实践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依靠伟大斗争精神一路走来,迈过一道道沟坎,取得一个个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奋斗实践中遭遇各种曲折和坎坷有很多论述,其中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论述我们党怎样坚持伟大斗争,不断战胜各种外部挑战、不断化解内部矛盾,突出了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的历史传统。他指出:“前进道路上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21]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在树立正确党史观上的运用就是必须与一切错误党史观作坚决斗争,在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问题上站稳立场。

四、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原则遵循

第一,站稳政治立场,把握党史观的政治方向。正确对待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任务。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坚决批判“去意识形态化”、“去政治化”的错误观点,深刻把握中共党史作为历史科学的政治原则,把科学性与政治性统一起来,把历史态度与政治取向统一起来,把历史评价与政治标准统一起来。“政治立场事关根本”,[22]旗帜鲜明讲政治就必须在党史观上讲正气。树立正确党史观对坚定政治立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必须增强爱党兴党强党的责任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第二,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掌握党史学习研究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就是具有科学思想的武装。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研究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在科学方法指导和运用的前提之下。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铸牢科学思想之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把历史、现实和未来相贯通,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历史事实和客观规律相联系,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第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思想,离开特定社会环境与实践场域去认识和分析问题,就必然对历史作出不正确的研判,得出错误的结论。党中央作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体现正确党史观的两个重要文件。这两个文件不仅对一定时段的历史问题作出了正确的结论,而且奠定了正确党史观的思想基础。要坚持实事求是地看待党史上的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23]只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才能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

第四,清醒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坚决向错误党史观亮剑。要搞清楚弄明白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许多因素会干扰人们的认识,这是客观事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姑息错误历史观的存在,错误党史观不加以彻底清除,正确党史观就难以树立。反对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必然要求,散布和渲染历史虚无主义的任何观点,不管是硬性的还是软性的,都必须坚决予以反对和批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24]这是对树立正确党史观提出的一项硬任务。

第五,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历史实践中党的错误,在汲取教训中增长党的智慧。我们党对待自身错误的态度很鲜明,两个历史问题决议就是代表。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毛泽东的功绩,同时又指出伟大领袖也走过弯路,“文革”中犯了严重错误,指出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25]对待历史实践中党的错误,必须坚持敢于承认错误,正确分析原因,坚决加以纠正,客观进行评价,认真汲取教训。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品质的体现,也是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六,坚持以正确党史观为指导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学习党史是我们党的历史传统,注重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历史之所以是最好的教科书,因为它有助于人们增长智慧,从过往中知得失,从而为更好地前进提供借鉴。历史之所以是最好的营养剂,因为它有助于人们明确方向,从经验中找定力,从而为接续奋斗凝聚力量。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必须以正确党史观为指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使革命薪火世代相传,让党的事业永续不断。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辉煌成就的奋斗风貌。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政党的历史是一个政党砥砺前进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需要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根本保证。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既要以正确党史观继承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丰富遗产,又要在正确党史观指导下激发接力奋斗的昂扬斗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再创历史新辉煌。文章原载于《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5期,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N].人民日报,2020-12-26.

[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86.

[3][5][7][8][9][17]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97,6,4-5,5,7,13.

[4][6][13][18][20][23][2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10][19][2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93,694,693.

[11][2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76,816.

[12]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9.

[14]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5.

[15]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J].求是,2020(2).

[16]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28-529.

[22]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797.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学生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