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应然之径

发布时间:2018-11-2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18年09月04日08:55 来源:光明日报

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中,人文科学运用意义分析和价值解读的方法来展现人类的情感、观念、思想和理念,并由此具象化为人文素养。她们以其独到的价值理性的导向功能滋养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探寻着人类自身的发展方向,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厚重的人文底蕴和广博的人文情怀必然成为当代大学教育和大学生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内涵,而大学教育过程中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其遵循的应然之径。

认识自我。“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名言,标志着人类主体思想的发展,蕴含了对人类自大心理的告诫,至今依然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对当今的大学教育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作为受教育者,只有客观地认识自我,准确地定位自我,深刻地把握自我,才能正确地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处理好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关系,处理好成功与失败、得意与失落的关系。笔者认为,作为现代大学教育,培养的是以人文精神为底蕴,以德才兼备、博专结合为目标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认识自我,核心在于人文素养的确立,她是复合型人才成长的土壤,是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前提。

追求真理。大学,几乎是每个人在孩提时就确立的目标。但如果我们追问一下“什么是大学”,不少人会比较困惑。毕竟,正如黑格尔所云,熟知未必真知。德国当代大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从雅思贝尔斯的界定,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的神圣使命在于“寻求真理”,“求真”是大学的灵魂所在。世界上许多知名大学的校训也都与求真有关。如哈佛大学的“与真理为友”、耶鲁大学的“真理与光明”等,表达了“求真”的诉求。“真”能为人类提供熟知的世界图景、温馨的精神家园以及深沉的存在意义,因而构成了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懈探求的价值理想;求真之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全过程。然而,求真之路“道阻且长”,它需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高屋建瓴与前瞻视野,需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苦求索与忘我奋斗,更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明察秋毫与豁然领悟。客观而言,大学既是知识的宝库,也是精神的殿堂,它具有追求真理和传承善德的双重使命,应成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真理之巅和精神灯塔。因此,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就是要把“真理”和“科学”浸润在社会的至善和精神的崇高之中,浸润在教育主体和客体实然的人文素养之中,使真理之光绽放出人文的情怀,为人类创造福祉。

善待自由。大学寻求真理的神圣使命自然由教师与学生来共同担当,也正是在师生同舟共济、勉力同行于“求真”征程中,绽放出了“学术自由”这朵智慧之花。自由是现代大学的精神,更是人文素养的灵魂所在,包含了自立、自主与超越的境界,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进而言之,寻求真理与学术自由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共同构筑了“大学精神”的二维结构,要培养自己真理至上的学术品德,这是学术自由的精髓所在。当然,自由是有限度的——其前提是守法,其规约是责任,其境界是奉献。自由与守法、自由与责任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不讲守法的自由是侵害,背弃责任的自由是任性,蔑视奉献的自由是功利。同时,学者更需要一种奉献精神。“名”与“利”是阻碍人才成长的两大主要路障。一味追求之,其发展境界也必定为其所束缚,学术自由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深悟自由的真谛,享有自由的境界,恪守自由的限度,升华自由的品位,追求自由的崇高,这是莘莘学子对自由的应有态度。

第四,崇尚高雅。当下的社会,市场主导,价值多元,在一定意义上导致了功利至上,人心浮躁。一时间,庸俗的,低俗的,媚俗的,乃至恶俗的文化招摇过市,高雅文化似乎失去了其存在的土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说“求真”是大学的神圣使命,那么“求善、求美”则是大学的内在功能。自古以来,那些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所具有的求真精神、献身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正是源于他们那博大的生命情怀、无私的人生态度、高洁的人生志趣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当代大学生应该借助于理性与科学的真谛,秉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家国情怀,“发展自身、贡献社会、造福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12>>>>>|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