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引领科技发展航向的灯塔》

发布时间:2021-11-1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在2021年9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八个坚持”,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

何谓科学家精神?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2019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如灯塔般为科技发展引领航向。

回眸新中国72载灿烂星空中,科学家无疑是最耀眼的星。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袁隆平、钟南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虽然年代不同、岗位不同、领域不同,但他们始终与祖国同行,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所展现的科学家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的重要承载者,是科学精神的人格象征。2000年至2020年间,已经有35位科学家登上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他们身上有一种相同的的精神气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他们把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镌刻在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他们堪称“国士”,都是“大写的人”,是我们心中最亮的“星”。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科学家精神不仅承载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品格,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弥足珍贵,历久弥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精神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高度,也是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培育,科学家精神也难拔节生长。当我们期待科学家心无旁骛、“板凳坐得十年冷”,也要给予他们“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当我们寄望所有科技工作者都能在专业上一丝不苟,也要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当我们希望科研回归本真,同样也要在考核中坚决“破五唯”。只有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我们才能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一流的科学家。

如果我们把科学家精神比作一粒种子,科研生态就是这粒种子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的土壤。毋庸讳言,曾有一个时期的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学术不端、科研领域“圈子”文化等问题长期困扰着科技人员,严重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也侵蚀着中国科技界的公信力。因此,要以塑造科学家精神为抓手,切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交流碰撞,在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等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全面激发出创新潜力,使他们心无旁骛地开展创造性探索。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下,要通过各种方式,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组织科学家走进学生中间,开展科普活动,讲好科学家故事,引领更多青少年投身科技事业。只有真正营造出尊重人才、尊崇创新的良好氛围,才能使科学家精神不断丰富发扬,助力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行稳致远。(作者:于洪良,系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特约研究员。文章系《山东教育(高教)》2021年第10期“卷首语”)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学生处

友情链接